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人都愿意花钱买健康,毕竟预防大于治疗嘛,补益中药、补品,几乎家家都备了点,可是有些好东西啊,别人吃着是好,但你吃了也许就成了伤身的“毒药”:历史上,咸丰皇帝就因为吃了不适合自己的补品,而命丧黄泉的。再好的补药,也要适合自己才能吃,否则名贵补品就会变成夺命毒药。下面是国内百位三甲医院名医共同梳理的一份提醒,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红枣再好,4类人千万不能吃
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但是,有些人用大枣进补,有时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还会帮倒忙。
1、痰湿偏盛者:这样的人常表现为舌苔厚腻、口甜或口中发腻、食欲不振,平时常感觉胃部胀满,严重者会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眼睑及面部浮肿等症状。大枣的滋腻之性容易助湿,使得痰湿停留在体内难以清除,进而加重上述不适。这种体质的人更适合吃薏仁、红小豆、山药、丝瓜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2、容易上火的人:这类人体质偏热,经常出现便秘、口臭、咽喉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而大枣性味甘温,偏于温补,若大量食用,犹如火上浇油。
3、感冒初期患者:感冒初期,入侵人体的风寒或者风热之邪正盛,若此时食用大枣,其黏腻的性质常常会导致邪气滞留,造成“闭门留寇”的后果,使得体内的病邪难以驱除,不利于恢复。
4、糖尿病患者:大枣含糖量较多,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病情加重。因此,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大枣。
三七好处多,但不是人人皆宜
三七,又称“田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咯血、便血、跌扑肿痛等,也可被制成中成药如三七疏通胶囊,治疗中风等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等。
三七平时可以作为药膳服用,比如三七配人参:三七1.5克、人参2.5克,一起打成粉,每天晨起用150毫升的温开水冲服,一般7~10天为一疗程,主要适用于脾气虚弱、不能摄取“血气”,让“血气”无法在经络中循环的人,对平稳血压、血脂等也有一定益处。
三七还可用于炖鸡:三七10克、雌鸡1只、生姜少许加黄酒隔水炖1.5小时,一周喝一次,有很好的补气益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虚者。
但三七治疗疾病也好、作为药膳也好,并不是人人皆宜,如心脏传导功能不良者、阴虚口干者、阴虚导致的血瘀痛经、崩漏等证者、孕妇以及妇女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
此外,少数患者服用三七及三七制剂后可能出现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有出血倾向(痰中带血,鼻、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甚至诱发食管炎、过敏性药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这时应马上就医,密切观察。
枸杞:血压高者不宜吃
枸杞有养阴补血、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诗人陆游老年时两眼昏花,就常吃枸杞,还留下“雪霁茅堂钟磬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诗句。一些人家里常备枸杞,用来泡水、煮粥,甚至每天都干嚼几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枸杞。
枸杞滋补的同时有温热身体的效果,所以体内有湿热及痰湿中阻的人,表现为高血压、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平日里大量吃肉而满面红光的人,以及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都最好别吃,否则不但达不到养生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其次,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在炎热的夏季不宜吃枸杞,否则会出现食欲下降、胃脘满闷或吐酸水等现象。另外,枸杞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过量服用。
枸杞的最佳吃法是生吃,就是将枸杞用流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嘴里干嚼,使其中的有效成分吸收得更加充分。提醒大家,用枸杞保健需要常期少量吃,不可一次大量食用,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比较合适,治疗用可增加到30克。
人参:常失眠者不适合吃
人参是百草之王。能强心,保护心肌,调节血压、血脂和血糖,调节神经系统,提高记忆力。人参的正确用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慢慢增加,每天2~3克切片含服,让有效成分慢慢溶解在唾液中,最后连药渣一道吃下去。还可泡水、泡酒喝,研成粉末吃。
禁忌:本身有失眠、神经衰弱、精神疾患、血压高、肾功能不全的人不适合服用,以免加重症状。有胃肠疾病、结石的病人应慎用或遵医嘱少量服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一般不主张服用人参,如果确实气虚,可在中医的指导下服用。
人参吃过量会导致“人参滥用综合征”,出现神经兴奋、失眠、血压升高等症状,也有人表现为抑郁、食欲减退、血压过低、过敏等。
海参:脾虚便秘者不宜吃
中医认为海参是温性食物,能够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海参的蛋白质易于吸收、消化,很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术后患者。
一般来说,阳气虚弱者,在冬季变现为手足冰凉、夜尿频多等,适当进补可祛除寒气、增强体质。儿童属稚阳之体,不宜吃海参进补,只能偶尔作为食物吃,另外,脾胃虚弱、痰多便秘者,口腔溃疡或肝火旺者也不能吃,有海鲜过敏史或皮肤病的人,更应谨慎。
蜂蜜:三种人不适合喝
蜂蜜甜味可口营养丰富,常服脸色红润、解除疲劳、滋阴壮阳、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内服可治疗心、肝、脾、肾、肺、肠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疗烫伤、冻伤以及滋润皮肤。
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蜂蜜可能引起中毒,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糖尿病人不能服用蜂蜜。蜂蜜的升血糖作用特别明显。从这一点来看,糖尿病人是不能服用蜂蜜的。肝硬化患者不能喝蜂蜜。一般来说乙肝患者非常适宜喝蜂蜜,因为蜂蜜提供的单糖不需要肝脏分解合成,可以降低肝脏的负担,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
西洋参:容易水肿的不宜吃
西洋参虽然适用人群很广,但如果药不对症,也会起到反作用。中医认为,西洋参属于凉药,宜补气养阴。如果身体有热症,比如口干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身体经常疲乏无力,使用西洋参类补品可以达到调养的目的。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就会加重病情。另外,一些胃寒湿者也不宜服用。
西洋参不利于湿症,服用时还要考虑季节性。春天和夏天气候偏干,比较适合服用西洋参,不宜服用人参或红参;而秋、冬季节更适宜服用人参。
相对于人参,西洋参的补气作用温和许多,也不似人参温燥,所以对量上没有特别的要求。每天含4~6片,相当于生药不超过5g,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在吃法上,要注意最好不与浓茶或咖啡一起服用,以免减轻功效。
阿胶:感冒咳嗽应停用
阿胶作为传统中药,有滋阴补血、安胎的作用,可治疗血虚、虚劳咳嗽、吐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等,对虚劳贫血、咯血、胎产崩漏等症有良好疗效。
阿胶虽好,但也不能乱吃。一般每天3~10克为宜,如果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继续服用。
湿热、脾虚人群,以及面红、烦躁、肿胀、腹痛、便秘、尿少而深黄的人群,在调理的方剂里面不适合使用阿胶。阿胶滋腻,脾虚者消化功能不好,一般不建议吃,以免加重症状。
何首乌:切忌切忌过量
何首乌作为一味知名度较高的中药,作用确有很多,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还有补气养血、乌须发、强筋骨的功效。
何首乌分为制首乌和生首乌两种,两者的功效大不相同。 制首乌也就是熟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等作用,一般医院药房提供给患者的何首乌大多是“制首乌”。而生首乌,一般是用来通便、促泄、解毒等作用。生首乌未经炮制,内含有卵磷脂及蒽醌衍生物,主要成分为大黄甙和大黄酚等,具有毒性,主要体现在肝脏损害引起肌肉麻痹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在2014年7月曾发布“口服何首乌肝损伤风险”的提示。医学专家表示,何首乌是一味中药,本身有一定毒性,如果未经区分制首乌和生首乌,大量服用会出现中毒症状。
通常来说,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不宜吃何首乌,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g。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同时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薏米虽好,三类人不能吃
薏米营养丰富,祛湿效果一流,被誉为“生命健康之友”。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适用量:每餐50-100克。不过,薏米性寒,长期食用会让虚寒体质的人身体又愈加冷虚,导致体质偏弱,经期月经不调等问题出现。
另外,备孕的人和孕妇也不要吃,否则很容易导致胎儿流产。
维生素:5种病不能吃
对于维生素,很多人每天当作很好的补剂来吃。然而,多项研究发现,即使是补剂,也非人人适合。下面是不同疾病应该躲开的补剂清单——
牛皮癣:避免维生素A。牛皮癣常规药物类视黄醇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进入体内后会储存在肝脏内,过量服用(男性每天超过0.7毫克,女性每天超过0.6毫克)会在体内产生毒素,导致结膜炎、脱发和皮肤病恶化。
心脏病:别过量补维生素E和钾。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为期7年、涉及1万名心脏病患者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E(每天400国际单位,相当于363毫克),心脏衰竭及发病后住院危险分别会增加13%和20%。过量补钾(每天超过3500毫克)会增加心悸和心律失常危险。
糖尿病:避开维生素B3。糖尿病患者大量补充维生素B3(男女每天分别超过17毫克和13毫克)会导致血糖升高,补充剂量越大,造成的血糖问题就越严重。
骨质疏松症:避免维生素A和磷。血液中磷水平过高(补剂超过1000毫克/天)会导致骨骼钙质流失,加重骨质疏松症危险。英国健康指南建议每天补磷不超过250毫克。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与骨骼矿物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每天补充维生素A超过1.5毫克,骨质密度降低危险增加6%—14%。目前男女维生素A日推荐量分别为0.7毫克和0.6毫克。
胃溃疡:避开维生素A。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A的同时服用治疗胃溃疡药物,会严重削弱后者的药效。
六味地黄丸:阳虚火旺不宜吃
说起六味地黄丸,很多人把它当成补肾壮阳的补药用来常年进补,一旦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认为自己肾不好,有事没事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并不适合气虚、阳虚的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才适宜服用,通常伴有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同时还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心烦、睡觉出汗、手足心热、脑空耳鸣等症状才行。如果是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乌鸡白凤丸:偏胖不宜吃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养血、补气活血,用于调理一些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不调。但月经不调分很多种,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
如果身体有湿热、瘀血等其他情况者,就不能服用乌鸡白凤丸。因为不适合的人长期服乌鸡白凤丸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干扰正常生理周期,造成月经紊乱。
身材偏于肥胖者勿盲目服用乌鸡白凤丸,因为身材偏于肥胖的妇女月经失调主要是由于痰湿阻络、络脉不通所致。如果盲目服用乌鸡白凤丸补虚,反倒滋腻碍脾,助湿化热,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普通人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吃得好是补药,吃不好变毒药!补品虽好,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使用,千万不要盲目的胡乱使用补品,没有效果那还是小事,只怕可能致病又致命!
我们知道水管不注意清洁就可能会被杂质、沉淀物堵住,而无法正常供水,时间长了水管就会彻底报废!其实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一不小心也很容易造成堵塞,一旦堵塞,身体就可能瞬间“垮掉”。而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
血栓形成具体是咋回事?
血栓其实说白了,就是血液里一些物质,比如 不溶性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在凝血系统作用下抱团形成的比较激进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也不是一蹴而就,除了抗凝系统出状况导致凝血系统强势,还需满足三个条件
条件一:血管损伤
如果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凝血系统就会调集人手前去修补。不溶性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形成包围网,将经过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物质控制在其中。形成血块修补创口。因为抗凝系统处于弱势,即使受损部痊愈,血块仍然会增加,当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形成了血栓。
条件二:血流缓慢
由于久坐、缺少水分和运动等原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这会使血液中的不溶性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更容易凝结成块。这些正常形成的凝胶状血块淤积,就会逐渐形成血栓。这个过程就像河道中的泥沙,因为水流缓慢而堆积在河底,造成河床越来越高最终阻塞了河水的流通。
条件三:血液粘稠
人体血液中正常会含有一定量的脂质,比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但是一旦因为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原因含量超标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变成”垃圾“。由于血液粘稠血流的速度也会变慢,“垃圾”越堆越多就形成了动脉粥样斑块。这些斑块不但会堵塞血管而且还是“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破裂流入血管,引起凝血系统反应。血小板和不溶性纤维蛋白会凝结成块将流入血管的油脂包裹在其中,就这样形成了血栓。
讲到这里,血栓形成的原理你明白了吗?而血栓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最大的帮凶——久坐。它从多个方面影响血管健康:
01、不利于清除血管内斑块
澳大利亚针对其国内8800名25岁以上居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好”胆固醇清除动脉里的斑块。
02、增大血栓风险
英国《皇家医学会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固定一个坐姿3小时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倍。
03、堵塞心血管
久坐时,血液流动缓慢,脂肪酸沉积在血管,易阻塞心脏血管。
04、让脑部供血不足
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减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损伤大脑。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死亡,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
清理血管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站起来!
站起来有助长寿,这不是忽悠,是有科学依据的。站立是一种很好的“运动”。站立时,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加快10次,人体每分钟能多燃烧0.7千卡热量,1小时则是50千卡。英国研究证实,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马拉松。
简单站立人人都会,不妨试试这样站: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双手抬平放于体前;身体慢慢匀速屈膝下蹲;膝关节屈曲至130°~150°即可。
温馨提醒大家:不是连续坐三四个小时才是久坐, 建议每坐1小时站起来10分钟,站起来眺望远方、拉伸四肢、散步等舒缓运动均可,甚至起身倒一杯水喝都行。
为了配合站立动作,我们坐着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些动作,防止血栓和斑块的形成!
4动作,10分钟,每天一次防好血栓
1、足尖运动
站立或坐立,将双脚脚尖着地,尽量与脚踝保持水平,以脚尖为支点带动足部向后上下移动10至15次。
2、按摩腿肚
左腿自然弯曲,弯下腰用左手轻轻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换右腿依次重复,可有效促进腿肚血液循环。
3、足跟运动
坐立,将双脚足跟着地,尽量贴近足踝,以足跟为支点带动足部上下运动。向上移动时尽量向足踝靠拢,重复10至15次。
4、抱膝盖旋转
坐立,双手抱住左脚膝盖,旋转5至10次,向右旋转5至10次,换右脚重复同样的动作,亦可双腿同时进行。
血管健康,不是一天能够逆转的,需要我们长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自己。从今天起,无论是站起来还是坐着,我们都要注意活动四肢、清理好血管里的垃圾,介绍给大家的方法简单实用,请给亲朋好友们看看吧
“三伏天”贴药和艾灸疗法都属于中医传统疗法,是根据“春夏养阳”、“ 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目的,特别是对关节炎、颈肩腰腿痛患者等,具有服药打针都无法相比的调理作用。三伏天灸除了药物贴敷以外,还有督脉灸、热敏灸和传统温灸等疗法,都是达到“冬病夏治”的重要治疗方法。
本医馆针对现代人的体质情况,推出多种特色的“三伏天灸疗法”,引进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在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质辨识以后,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选取相应的穴位,利用艾灸和药物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的特性,运用不同的灸疗方法,帮助人体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免疫功能,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临床经验表明,在进行体质辨识以后,运用更具有针对性的选穴和灸疗方法,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下面就一些常见的问题作一下解答:
1、哪些人群适合做三伏天灸?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虚寒性感冒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
◆运动系统痛证:颈椎病、肩周炎、膝骨关节炎、慢性腰肌劳损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儿科疾病:支气管哮喘、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寒性腹泻、遗尿、消化不良等。
2、三伏天灸的禁忌症有哪些?
答: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2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等,如果是过敏体质者,可以选择做三伏艾灸。。
3、三伏天灸贴多长时间?当天晚上能洗澡吗?
答:天灸贴敷的时间一般为1到1.5小时,因各人体质不同,如天灸后自觉局部痒、刺痛的,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如无任何不适反应,则可延长时间1小时或更长。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薄的人可缩短时间至半小时左右。天灸后2天之内不宜冲冷水澡和游泳。
4、天灸后出现皮肤发红,又有些痒,是不是过敏?皮肤起泡怎样处理?
答: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或灼热感导致的瘙痒都属正常现象,是因为天灸贴里面的辛温刺激药物扩散所导致的。由于天灸所选择的穴位多为祛寒湿和通经络的,有些比较敏感的或者寒湿比较大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起泡现象,有的泡消后还会留下浅浅的疤痕,这都属正常现象。起泡时可用京万红、万花油或四环素软膏外涂患处,但如果起泡较严重或并发感染者就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5、天灸当天饮食需要注意哪些?
答:贴敷当天戒食牛肉、烧鹅、鸭、生鸡(公鸡)、鱼虾、花生、芋头等;禁食生冷、油腻、过咸、辛辣食物,特别是不要吃冷饮或冰镇食品。
6、三伏当天没空来贴药,能第二天贴吗?
答:最好是在当天能贴药,如果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无法在当天贴药也可以提前两天或延后两天贴药,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7、三九的时候贴了,三伏还要贴吗?
答:天灸贴药治疗应坚持(每年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均要贴药,中途最好不要间断),对巩固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功能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
8、女性在经期能贴吗?
答:正处于经期而且月经量多者就禁贴,如果本身是寒性体质,月经期间出现痛经情况,让医生辩证后也确实属于寒邪凝滞引起的痛经,可以当天贴天灸,还能散寒止痛、行气活血,可以改善痛经现象并得到有效治疗。
9、今年“三伏天灸”是什么时间?
答: 2018年三伏天时长为40天,具体时间为:初伏:7月17日至7月26日,10天,中伏:7月27日至8月15日,20天,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10天。另外,在起伏前10天和末伏后10天,还可以做伏前预贴和伏后加强贴,起到增强和巩固疗效的作用。还要提醒一点的是:上午9:00至下午3:00是最佳贴天灸时间。
大千世界,人各百态。每个人都秉承了父母不同的遗传特征,具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收集患者身体情况,包括脸色、声音、胖瘦、壮弱、行动、舌苔、脉象等来判断一个人的体质。中医体质分以下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日常生活不同,体质也不同,认清自己的体质,才能对症下药。
一、平和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起居顺应四时阴阳,劳逸结合。
•体育锻炼:适度运动即可。
•精神调适:清净立志、开朗乐观、心理平衡。
•饮食调理:食物宜多样化,不偏食,不可过饥过饱、偏寒偏热。
•药物调养:不需。预防用药防风通圣丸。
二、气虚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夏避暑;冬避寒;防过劳。
•体育锻炼: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宜散步、慢跑、打太极等。
•精神调适:清净养藏,祛除杂念,不躁动,少思虑。提升自信心和精气神。
•饮食调理: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香菇、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青鱼、鲢鱼,少吃耗气食物如生萝卜、空心菜等。
•药物调养:可用甘温补气之品,如人参、山药、黄芪等。代表中成药玉屏风散 。
三、阳虚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冬避寒就温,春夏培补阳气,多日光浴。避免风、寒、雾、雪,注重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体育锻炼:动则生阳,体育锻炼天天1至2次。宜舒缓柔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
•精神调适:这类人常情绪不佳,善恐、善悲。应保持沉静内敛,消除不良情绪。
•饮食调理:宜食温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鸡肉,少吃西瓜等生冷食物。
•药物调养:可选补阳祛寒、温养肝肾之品,如鹿茸、海狗肾、蛤蚧、杜仲等,成方可选金匮肾气丸。
四、阴虚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夏应避暑,秋冬养阴。居室应安静。不熬夜,不剧烈运动,不在高温下工作。
•体育锻炼:宜选动静结合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控制出汗量,及时补水。
•精神调适:循《内经》“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法,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
•饮食调理:多食梨、百合、银耳、菠菜、无花果、冰糖、茼蒿等甘凉滋润食物。少吃葱、姜、蒜、椒等辛辣燥烈品。
•药物调养:可用滋阴清热、滋养肝肾之品,如女贞子、山茱萸、五味子、麦冬、沙参、玉竹等药。常用方有六味地黄丸。
五、痰湿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远离潮湿;阴雨季避湿邪侵袭;多户外活动;穿透气散湿的棉衣;常晒太阳。
•体育锻炼:身重易倦,应长期坚持锻炼,如跑步、球类、武术、舞蹈等。活动量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致密。
•精神调适:易神疲困顿,要多参加各种活动,多听轻松音乐,以动养神。
•饮食调理:少食甜粘油腻,少喝酒勿过饱。多食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葱、姜、白果、红小豆等。
•药物调养:重点调补肺脾肾。可用温燥化湿之品,如陈皮、厚朴、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子等。代表方平胃散 。
六、湿热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避暑湿,环境宜干燥通风,不宜熬夜过劳,长夏应避湿热侵袭。
•体育锻炼:适合大运动量锻炼,如中长跑、游泳、爬山、球类等,以祛湿散热。夏季应凉爽时锻炼。
•精神调适:多参加开朗轻松的活动,放松身心。
•饮食调理:多吃西红柿、黄瓜、绿豆、芹菜、薏米、苦瓜等。忌辛温滋腻,少喝酒,少吃海鲜。
•药物调养:可用甘淡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如黄芩、黄连、栀子。中成药代表龙胆泻肝软胶囊 。
七、血瘀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血得温则行,居住宜温不宜凉;冬应防寒。作息规律,睡眠足够,不可过逸免气滞血瘀。
•体育锻炼:多做益心脏血脉的活动,如舞蹈、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等,各部分都要活动,以助气血运行。
•精神调适:培养乐观情绪,则气血和畅,有利血瘀改善,苦闷忧郁会加重血瘀。
•饮食调理:常食红糖、丝瓜、玫瑰花、月季花、酒、桃仁等活血祛瘀的食物,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宜喝山楂粥、花生粥。
•药物调养:可用当归、川芎、怀牛膝、徐长卿、鸡血藤、茺蔚子等活血养血的药物,成方可选桂枝茯苓丸 。
八、气郁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室内常通风,装修宜明快亮丽。阴雨天调节好情绪。
•体育锻炼:宜动不宜静,多跑步、爬山、武术、游泳等以流通气血。着意锻炼呼吸吐纳功法,以开导郁滞。
•精神调适:“喜胜忧”,要主动寻快乐,多社交活动以开朗豁达。
•饮食调理:少饮酒以活动血脉提情绪。多食行气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韭菜、香菜、大蒜等。
•药物调养:常用香附、乌药、川楝子、小茴香、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药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成药逍遥丸 。
九、特禀质
(一)表现特征: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胎惊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
(二)调理方法:
•环境起居调摄:尽量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如尘螨、花粉、油漆等。
•体育锻炼: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顺应四时变化,以适寒温。
•精神调适:只有调整体质,适应环境,才能彻底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理:要注意饮食,忌食鱼腥发物。
•药物调养:常用药物有防风 、蜂房 、荆芥、苦参 、蝉衣、白藓皮、蛇床子等,代表成药消风散 。
温馨提示: 很多人可能都是复合体质,所以上述方法仅供参考,尤其是药物调养的内容,一定要谨遵医嘱。特禀体质情况更复杂,要根据相关体质特征予以调养。
4 |
手机网站二维码
地址:上海市某某区某某路1号
沪ICP1236456